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在线 > 论先学后教

论先学后教

2010年11月15日 19:07:17 来源:中山市坦洲明德学校 访问量:654

 

                    明德学校   钟  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新的世纪知识爆炸,科技日新月异,只能被教会的人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自主学习老师安排的教材内容,待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老师再有针对性的教,答疑解惑,这就是“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总是先教后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训练技能,长期如此,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将被扼杀,学习成为了他必须完成的任务,毫无乐趣可言。先学是老师给学生定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互相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先学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的过程,是使后教更有针对性的过程,使后教更加有效,教的效率和效果会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先学后教是符合科学的教学法。
     碍于学生的水平,先学不能让学生全面地把握本节的知识和技能,正因为如此,后教必不可少。先学后教不同于过去的自学指导教学法,先学与后教同等重要。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先学进行指导和观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教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已经学会的便可以不教,可以集中有限的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得其所,教得有效。彻底解决了过去“我会的老师教了,我不会的,老师教了我仍然不会”的窘状。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先学,要求学生预习虽然可以认为是学生先学,由于预习的要求不明确、预习的目标不清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学”。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先学,带着问题阅读讨论,并且要限定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方式,解答先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先学”既有老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成果,有老师利用理学、教育学原理设计的小台阶问题的引导,又有学生“先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鲜活的认识过程,为后教提供了内容,也提供了方法。“先学”中表现出的疑惑错误,是老师们后教具有针对性的源泉。
    “先学后教”是有利于当堂落实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先教后练、或少讲多练、精讲多练,着眼与讲,练也只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讲”。虽然少讲多练对学生当堂掌握教学内容已经很有帮助,但没有先学的环节,老师对学生是否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技能和方法不甚了了,将导致练的盲目性,至少练的针对性不如“先学”过的。先学后教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老师指导、引导下的先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或解决当堂老师提出的那些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而得到检测,对学生已经明晰的,在后教的过程中可以少讲或不讲,对大多数学生反映的困难便可以多讲多练,有了“先学”,就会有灵活的“后教”。精心设计的“先学”和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后教”肯定有利于当堂落实本节课的知识、技能。
    “先学后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其重视学生的“学”,所以顺应了不仅给你猎物还给你猎枪的素质教育潮流。因为其“先”学,重视了学生的学,符合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规律。让学生“先学”,在学的过程中暴露思维过程、合作、探究、交流,这正是新课程的要求。“先学后教”的模式反映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先学后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转变观念、把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教授者”角色转变为和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合作者、组织者角色,才能真正地实现“先学后教” 。
                                         2010月10月21日
编辑:黎栎
评论区
李建华(2010-11-22 19:11:42)

"先学后教"不是什么新的方法,但需要新的思想去接受她。要开一条新路难,要走一条新路却不应该成为困难!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山市坦洲明德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中山市坦洲镇火炬路22号明德学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